廣西建院8月13日訊(設備與環境學院文/段春毅 圖/韋鴻情 黃瑩靜)為引導和幫助大學生體驗新時代偉大變革、投身新時代火熱實踐,加強邊境地區民族團結,助力邊境地區產業發展,8月8日至12日,學校設備與環境學院聯合自治區國防動員辦公室組成活動實踐團,在崇左市大新縣開展鄉村振興系列實踐活動。
促鄉村振興,建美麗家園
實踐團成員先后來到碩龍鎮門村、禮賢村和下雷鎮新豐村、仁益村,與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兩委干部開展座談交流。座談會上,駐村第一書記向實踐團介紹了村特色產業發展、人飲工程建設、青年人才就業等方面的情況。學校老師向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兩委干部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和相關專業優勢,并針對每個村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在人飲水質改善、水利設施建設、青年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建議,為下一步開展校村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感受邊境管控科技力量,致敬祖國“南大門”守護者
實踐團成員來到碩龍鎮邊境派出所,為衛國戍邊的民警們送上暑期清涼慰問品。派出所民警向實踐團成員詳細介紹了中越邊境線碩龍段邊境攔阻設施和綜合管控設施的建設及維護情況,以及當地政府在積極推動構建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聯防聯控格局,重拳打擊整治邊境地區違法犯罪,強化邊境社會治理,護航邊境經濟平穩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實踐團師生們表示,這是一堂十分精彩、意義非凡的國防知識現場教育課,不僅增長了見識,還進一步增強了國防觀念和國防意識,今后一定更加努力拼搏奮斗,為國防事業貢獻力量。
探尋界碑厚植情懷,用心聆聽守邊故事
在下雷鎮新豐村護邊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頭頂烈日,翻山踏水,沿著邊防人行巡邏路穿梭在茂密的叢林中,用自己的雙腳丈量邊陲大地,感受祖國母親的脈搏,深刻體驗護邊員日常巡護界碑的艱辛工作。到達828號界碑后,實踐團成員雖然已是滿身汗水,但顧不上休息,依然用毛筆蘸著朱漆,認真對界碑進行描紅,表達著對國土邊疆的敬仰。
實踐團學生采訪了青年守邊護邊人——新豐村黨總支部委員、團支部書記馬成高,聆聽他自畢業以來全身投入新豐村守邊工作和產業興邊的故事。他說:“我的身前是祖國邊境,身后是萬家燈火,只有邊關安寧,我們的親人才能平安幸福地生活。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我們一定筑牢邊境管控銅墻鐵壁,請祖國和人民放心!”
邊關同心奔振興,民族團結鑄國防
在下雷鎮仁益村,實踐團成員為村民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國防教育和科普活動。活動中,實踐團學生以知識搶答和小禮品鼓勵的形式,為村民講解了我國國防的定義、公民參與國防的義務,科普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用得到的小知識,并開展了返村兒童防溺水宣傳。通過活動,村民們對國防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增強了自身的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兒童們也增強了安全意識。
此次鄉村振興系列實踐活動,是設備與環境學院引導學生將小我融入大我,增強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的重要實踐。接下來,學院將繼續引導廣大師生發揮專業和宣傳優勢,歌頌廣西少數民族邊境山河壯麗之美、人文璀璨之厚、民族團結之和、興邊富民之路、開放發展之進的時代新聲。
實踐團成員與禮賢村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干部開展座談交流
碩龍鎮邊境派出所民警為實踐團成員介紹邊境管控情況
實踐團成員徒步體驗護邊員巡護界碑路線
大新縣下雷鎮新豐村黨總支部委員、團支部書記馬成高為實踐團學生講述
守邊興邊故事
實踐團成員為仁益村村民開展國防教育和科普活動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版權所有桂ICP備05014267號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信息中心技術支持
地址:南寧市西鄉塘區羅文大道33號,郵編:530007
院辦電話(工作日):0771-3834563值班室電話(寒、暑假及節假日):0771-3186100 招就辦電話:0771-3834473 3836067